在台灣,水蘊草可是廣為人知的水草,由於他的高知名度以及容易取得,使得學校自然科教學以及養魚造景都會第一優先使用。不過水蘊草並非原生台灣,而是原產南美洲巴西,被帶離原產地的紀錄是西元1893年左右,何時引進台灣不得而知,但可確定的是非常適應台灣各地低海拔溝渠、池塘、稻田等環境,歸化台灣少說也有20年以上時間。

水蘊草圖二貼圖.jpg 

    目前台灣各地水域汙染嚴重,許多水草都已瀕臨滅絕危機,為何這外來的水草可以欣欣向榮,比下許多原產台灣的原住民水草?因為水蘊草耐污性強,且不受福壽螺青睞,因此可以一枝獨秀,在生態嚴重破壞的台灣低地水域生存下來,對於美化和淨化水質多有貢獻,但我們還是不希望將來在低地水域只能看到這種水草而已。

水蘊草圖三貼圖.jpg 

    水蘊草屬於多年沉水植物,莖圓形細長,可達1-2公尺。線形的葉子沒有葉柄,3-6枚輪生在一節節的莖上,有點像水中的「綠色雞毛撢」。在台灣可能都是利用莖枝斷裂的無性繁殖擴張族群,往往一片水域只要有一水蘊草莖條,幾週之內就可佈滿整片水域,繁殖力非常驚人。而在每年4-10月間,我們可以看到它開出白色的小花突出水面,盛花期時水面呈現繁星點點的熱鬧景像,好不熱鬧。每朵小花有三片白色花瓣,中間有黃色花蕊,樣子精緻小巧,是由長長的花梗從葉腋伸出,托於水面上的,容易讓人猜想這是為了讓飛蟲幫它傳播花粉吧。但令人費解的是,植物學家們在台灣至今都還未發現它們的「雌花」!意思是那些我們看到的小白花都是只有雄蕊的「雄花」,如此一來在台灣的水蘊草就不可能受粉結果,沒有有性生殖而來的個體了。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,值得好好探討。

水蘊草圖一貼圖.jpg 

    台灣低地的水域中,還有一種叫「水王孫」的原生水草,長得很像水蘊草,沒有經驗的朋友很容易搞混。兩者簡單的區別是,水蘊草植株感覺比較強健,葉子較大,但這只是靠外觀簡易區別,不一定正確。真正要區分可從三個部位辨識。第一:水王孫葉腋有兩枚褐色鱗片,水蘊草無。第二:水蘊草的雄花挺出水面,白色、較大;水王孫的雌花浮貼水面,淡白色、較小,雄花則「脫離」植株「自由飄浮」於水面。第三:水王孫具有休眠芽,水蘊草無。以上幾點,朋友們在野外不妨自己觀察區別看看!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