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纓丹貼圖1.jpg

「馬纓丹」屬於馬鞭草科,常綠半蔓性灌木,小枝四稜形,具有逆向銳刺,葉呈「廣卵形對生」在枝條上,兩面被短硬毛,全株有刺激性異味。

馬纓丹貼圖2.jpg  

馬纓丹原產熱帶美洲,品種繁多,花色有黃、白、紫、粉紅以及變色等品種,引進台灣後成為很受歡迎的庭園及吸引蝴蝶的蜜源植物,但繁殖力很強,且植株有毒性具排它作用,因此在台灣野外大量繁生。四季都可開花,細長的總花梗從葉腋長出,小花密集排列在頂端的「花托」上,稱為「頭狀花序」,從邊緣逐漸向內開花。

馬纓丹貼圖3.jpg  

有些品種「花色會隨時間漸漸變色」,以橙紅色品系為例,花苞剛開時成黃色,而同一朵花第二天將由黃轉為橙紅色,老熟後的花再漸漸轉變為紅色,造成一頭狀花序上,周邊與中間小花花色不同,因此又有五色梅、五彩花之稱。為什麼一朵花需要變色來暴露它的芳齡呢?這是因為馬纓丹利用花色傳訊息給媒介,當初開時呈現黃色,對於傳粉媒介如蝴蝶是非常明顯的顏色,也代表花蜜多多。就如同鄰家初長成待字閨中的「黃花大閨女」,以黃色表明身份,正等待傳媒的引介,以花蜜作為回饋禮,達到傳粉功效。而接著「昨日黃花」後,則變成紅花,對於蝴蝶的視覺而言已是看不清的光譜,蝴蝶也就不再騷擾紅花,只對準另一朵今日的黃花訪蜜,事半功倍。昨日黃花的紅花,也就不再有花蜜提供,專心把養分都投入培育果實種子的生成,花後結球形核果,成熟時顏色由綠色轉變為紫黑色。

馬纓丹貼圖4.jpg  

對於經由人類育種產生不會變色的各品種馬纓丹來說,這些無法變成昨日黃花的馬纓丹,可想而知就喪失了和蝴蝶溝通的能力,昆蟲也就不再懂得植物的心意啦!

馬纓丹對人們及哺乳類動物而言是有毒的,有毒部位為枝葉和未成熟的核果,人畜若誤食,會造成慢性肝中毒,有發燒、衰弱、嘔吐、腹瀉、步履不穩、呼吸急促、昏迷、黃疸等症狀。有趣的是鳥類因生理特性和哺乳類不同,對於其果實較具免疫力,因此馬纓丹果子也可做為鳥類的食物來源喔!大家想想看,馬纓丹此時又對人類和鳥類各表達什麼心意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