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提到「烏龜」,許多朋友可能聯想到一些罵人的話。難道這是因為烏龜本性就不好嗎?非也!若推敲一些文獻,可發現烏龜蒙上不好的名聲起於中國元、明、清等朝代。譬如形容人膽小怕事,就好像烏龜常常把頭縮入殼中,成「縮頭烏龜」;又如果有人「父親或母親不祥」,這可憐的人就會被人譏諷為「龜兒子」、「龜孫子」,意指烏龜的後代都來路不明!

斑龜與巴西龜貼圖一.jpg   

烏龜會把頭、四肢縮入堅硬的龜殼中,是為了在野外防止天敵危害,遇到危險,隨時將重要部位縮入殼中保護起來,這可是攸關性命存亡的特殊習性,可悲被近代中國人用來形容膽小怕事。而也許晚近中國人識別烏龜性別不清,認為烏龜都只有雄性,沒有雌性,所以不能傳宗接代,因此「龜兒子」自然就被影射為來路不明的孩子。當然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!烏龜自然有公、有母,公母可以從外表區分。公烏龜通常比母烏龜小,尾巴基部較粗,而尾巴上有一個和排泄、生殖相關的開口,這開口比母烏龜後邊,尾巴伸直時位置超出背甲外緣,而母龜這個開口就沒有超出背甲外緣。

 無法考據為何晚近中國人會利用烏龜的習性和型態形容負面事情。其實在中國古代是很尊重烏龜的!烏龜屬於爬蟲類,能游泳、行陸,耐飢渴,又很長壽,背著硬殼行走,不怕日曬雨淋又能禦敵。相傳其力大無窮,有人把四個小烏龜墊在床腳下,睡上幾年毫無問題,這真是不可思議,所以許多烏龜石像被用於馱石碑呢。這些耐飢、負重、受氣、長壽等等優點十分令人讚賞,所以烏龜在中國古代被稱做「四靈」之一,是三千年前的吉祥物。人們將命運寄託在烏龜身上,利用神火燒灼龜殼,巫師利用龜殼上龜裂的紋路判別國家命運安危,並刻上文字,千年後被現代人從土中挖出,成了現在非常有名的「甲骨文」。

斑龜與巴西龜貼圖二.jpg 

成群烏龜爬出水面在石頭上曬太陽,左方一隻「巴西龜」甚至爬上一隻「斑龜」的殼上曬太陽。

    台灣土地上原生的烏龜有五種,但是現在在野外除了「斑龜」外,其餘都很難得見到,原因除了環境汙染、破壞外,和引進的「巴西龜」威脅有關!巴西龜其實原產在美國中南部,並非產於巴西,是因為習慣稱呼而將錯就錯,二、三十年前引進台灣後,因為體型大,侵略性高,在野外和台灣原生的幾種烏龜競爭棲地和食物,本土龜無法與之抗衡。另外巴西龜繁殖力強、生長迅速,商人因而大量養殖販售,經由善心人士四處予以「放生做善事」,因此全台均普遍分佈。今日在台灣各大小溪流、沼澤、池塘,較易發現的烏龜就屬巴西龜和斑龜,分辨這兩種龜很簡單,「斑龜」頭部有許多黃綠色縱走條紋,而「巴西龜」眼後有一紅色縱帶。在校園、公園的池塘中往往可發現成群烏龜爬出水面在石頭上曬太陽,但往往一大群烏龜中只看到一兩隻斑龜而已,可見斑龜也有漸漸有被巴西龜取代的趨勢。

斑龜與巴西龜貼圖三.jpg 

「斑龜」頭部有許多黃綠色縱走條紋(照片中央),而「巴西龜」眼後有一紅色縱帶(照片右後方)

斑龜貼圖四.jpg 斑龜

巴西龜貼圖五.jpg 巴西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