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外殼堅硬、扁圓形身軀、八隻腳與一對大螯」,如此簡單的描述,想必許多人馬上可聯想到是「螃蟹」這類動物。
螃蟹在動物分類中被歸類為「節肢動物門」(昆蟲也屬節肢動物)、「甲殼綱」、「十足目」,是因為大螯其實是第一對腳,共有十隻腳的意思。而十足目又分為「長尾類」 (如蝦子類)、「短尾類」 (如螃蟹類)和「異尾類」(如寄居蟹類)等三類。這邊是將腹部稱作「尾」,扁圓形身軀其實只是螃蟹的「頭胸甲」部分,其腹部扁平退化,同時緊貼在頭胸甲下面,因此被歸類在短尾類裡。
如果按照螃蟹出現地來區分,生活在海洋中的可以稱作「海蟹」,如海鮮桌上常出現的紅蟳、花蟹等;陸地上發現的歸類為「陸蟹」;而出現在溪流河川等淡水水域的就該叫做「淡水蟹」囉!這樣的區分一般人認為是很合理的,但螃蟹學者卻有些不同的意見,認為我們在淡水水域看見的螃蟹並不是全都可稱作「淡水蟹」。如溪流中常見的毛蟹,近年由於數量稀少,已成為水產中的高貴食材,專家們並不稱為淡水蟹。原因是毛蟹的完整生活史並非只有淡水!其在繁殖期會下到河口或海洋水域,交配、抱卵後釋放出浮游性的幼體,之後幼體經過變態,千辛萬苦成為「幼蟹」才再回到淡水河川生活。所以專家學者所稱呼的「淡水蟹」,是指整個生活史均能在淡水中完成,終生無須洄游到海洋的一群蟹類。
由於淡水蟹繁殖時期不會下至海域,而是在陸域上的淡水交配,且無浮游性幼體,母蟹抱卵後直接孵出幼蟹,侷限於陸域生活,故又稱作「陸封型」螃蟹。因此無法藉由海洋中浮游性幼苗期,藉海流漂送分布至各個陸塊;又大多數種類活動性不強,許多種類侷限在小區域中活動。如此一來,不同地區間的淡水蟹交配機會少,地區性的特有種類就可能比較多!
台灣山高水急,擁有400條以上獨立入海的河川,可以想像特有種的淡水蟹應該不少!沒錯,台灣至少擁有40種淡水蟹。而令人驚奇的是,目前為止所發現的這40種淡水蟹,竟然全都是「台灣特有種」呢!意思就是除了台灣之外,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或地區有這40種類的淡水蟹。
這些淡水蟹分佈又大多侷限,如一種「宮崎氏澤蟹」只分佈於台北縣市、基隆市以及宜蘭縣市,可在小山澗旁的沙質洞穴或小溪流裡的石塊底下發現。有著紫色外表,搭配各節間的橙色斑,是和其他螃蟹明顯的區別特徵。而本種蟹的體色深淺會受水質和底質的影響,若底質稍多泥土,水質混濁,體色就較暗淡;若底質為安山岩,水質清澈,體色往往鮮豔亮麗。
「宮崎氏澤蟹」體成紫色,各節間有橙色斑,是台灣淡水蟹中容易以外表體色區別的種類。雄性個體的一對螯足左右大小不一。
下雨天時,淡水蟹有可能稍遠離溪流活動,甚至溪澗邊的房舍附近都能看到其蹤跡。朋友們若有機會看到台灣淡水蟹,不妨仔細觀察這些”Made in Taiwan”的台灣原住民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