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夜鷺」是台灣常見到的鳥類,多在晨昏或夜間活動,成小群出現在沼澤、溪流、魚塭、沙洲等水邊捕食魚類或兩棲類,於晴朗的白天反而躲在隱密的樹叢內休息,因此有「夜」鷺之稱。通常牠們活動地點及休息地點固定,往來飛行有固定航道,好像上班族一樣,只不過不是早班,而是早歸晚出的「夜班」啊!
夜鷺成鳥的身體、翅膀偏白色,頭上與背部呈暗藍黑色,形成強烈的對比,這樣的色彩似乎在覓食的水邊擁有很好的隱蔽與保護功能。而在捕食時,牠們靜靜的一動不動待在淺水或水邊,等小魚游到近身攻擊範圍時,才迅雷不及掩耳的將緊縮脖子與雙腳彈出,使那匕首般的嘴喙戳入小魚身體,像魚叉一樣的把捕捉到的小魚抬起,甩入嘴內進食。若一擊沒有成功,並不會氣餒,而是無聲無息的等待下一次進攻機會,這真是展現了無比的耐心與耐力!
其實夜鷺是廣世界分布的鳥種,有些地方的夜鷺會遷徙,也就是所謂的「候鳥」。而台灣的夜鷺大多屬於「留鳥」,也就是經年都住在台灣,留在台灣繁殖,只有很少數的族群是「過境鳥」 (候鳥遷徙時經過)。在繁殖季節時,夜鷺成鳥頭後會有兩至三條白色「飾羽」,像辮子一般隨風飛揚,非常漂亮;而眼睛則呈現紅色,宣告著自身擁有傳宗接代的能力了。這時,活動時間可能延長到白日,會集體築巢在竹林、相思林或木麻黃等樹上,往往和小白鷺、黃頭鷺等鷺鷥混群,形成為所謂的「鷺鷥林」。
夜鷺的「亞成鳥」(未性成熟的鳥)體色和成鳥差異頗大,背面呈褐色,有淡黃褐色斑點,而腹面羽色較淡,有縱斑。這現象很有趣,為何亞成鳥長得如此樸素,比成鳥體色遜色那麼多呢?想想可能是因為較弱小須受到保護吧!這樣的體色隱蔽於樹叢中時不容易被天敵發現。人們也可以很聰明的從其體色判斷是「老鳥」亦或是「菜鳥」了。
留言列表